而且因其具有生态区位重要、生物种类丰富、生物区系关键、生态系统多样、生态景观壮丽、战略地位特殊等特点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完成黄河中上游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中25个重点治理项目中的5个生活废水治理项目。建成迎泽区郝庄镇张家河生活污水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和晋源区晋祠镇小站营生活污水生态湿地处理工程。
按照西山地区企业搬迁规划,年内完成狮头水泥、太原锅炉厂异地搬迁扩建工程,加快煤气化、太化等大型企业的搬迁步伐。道路交通污染控制道路交通污染控制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俊明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遂记担任组长,市公安局为牵头单位,市市容环卫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分别为责任单位。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年底前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杨家堡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容提质工程及管网配套建设。该组的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黄色标志车辆实行限行,无环保标志车辆禁止市内通行。
贯彻落实省政府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的通知》要求,牵头组织完成《汾河流域(太原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年内开工建设晋源污水处理厂。这些行动反映了广泛采取的提高应对巨灾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项措施,同时也涵盖了减缓气候影响的项目,如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驾驶习惯(sustainable driving practices)、碳排放交易以及新技术领域的投资。
(6)使得损失突变或呈非线性变化。第二,市场相关风险(1)基于历史数据的费率将落后于真实的损失。同时保险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也决定了保险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使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不可控。
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做出了有益尝试。世界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IPCC报告用专章描述保险与气候变化的联系,认为保险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4)转变了损失事件的空间分布。(4)应对监管的不确定性,诸如准许从市场或风险中撤回的灵活程度,或者提高保险定价的自主权。从金融服务来讲,保险是主要的风险分担机制。全球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海岸带等。
其余分别是理解并参与公共政策(14%),提高防灾防损水平(9%),将保险条款与降低风险行为挂钩(6%)——由于意识到绿色的顾客呈现出更好的风险预测,因此应该享受更低的费率。(3)改变了损失事件的结构类型。(10)更多造成多种后果的混合事件,比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引发一系列强降水、冻雨、洪水、泥石流、干旱和林火等自然灾害。第二,近年来全球保险业应对气候行动的趋势过去的十年里,保险业采取的气候相关行动显著增加。
但是,灾害频率和严重程度使损失增加,这则有可能增加保险成本并降低承保能力。如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5日出资277699.6元向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购买了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公司2004年成立至2008年12月31日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从而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自愿购买碳减排量而实现碳中和的企业。
这在2003年全欧洲的热浪灾害中得到充分印证,当时气温高于正常六个标准差。(7)使损失同时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分布。
保险公司是最初一批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迄今为止已有25家),同时也在努力减少自身的碳排放。从实体经济来讲,保险是主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还与陕西省气候中心、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台在西安市举行气象指数保险研讨会,特邀国内外气象专家、保险公司,就气象指数保险的特点、可行性以及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研讨。随着全球气温升高,诸如洪水、台风之类的天气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可能随之升高。居次位的是身体力行(Leadership by example)做绿色企业的典范,占到17%。参与碳风险揭示项目的公司已经超过200家。
(8)单个事件造成的多个相关的后果。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监管机关可以要求保险公司退出市场,或者改变业务结构来满足最低偿付能力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不管现在采取何种手段,减少当前和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40年全球气温还是很有可能会升高2摄氏度。(2)无法预见并满足由于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消费者需求变化。
例如,由于大范围的珊瑚礁死亡导致的潮涌灾害会威胁沿海很多地区。25家公司发布了企业责任报告,23家公司进行了碳中性承诺(Carbon—Neutral commitment)。
我国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是该领域的先行者。通过气象灾害损失数据的计算,保险提供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观察窗口。气候变化给保险业带来的风险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伊凡·米尔斯(Evan Mills)将风险分为两类:技术风险和市场相关风险。三是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从而降低保险标的的可保性(insurability)。
对29个国家224家保险机构样本的研究显示,行动数量较最初增加了8倍之多,提供的气候友好型产品和服务从1999年不足50种增加到现在超过200种,包括43种现驾现付(PAYD, Pay-as-you-drive)保险和对低排放汽车的优惠,13项小额保险项目,22家公司提供39个绿色建筑保险产品,9家公司向客户提供碳减排服务(Carbon Offset)。正如慕尼黑再保险的Peter Hoeppe所说,气候变化是事实,应对是必须,我们深知气候变化在长期内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因此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同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全球重大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上升日内瓦协会暨世界保险经济研究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surance Economics)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给保险人带来几方面的危险:一是全球气候变化以潜在的方式产生了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条件。
采取气候风险揭示(Climate Risk Disclosure)占14%,气候风险揭示不仅有助于保险公司评估气候变化对业务的影响,也有助于监管机关有效地监测保险公司财务状况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各项措施的进展。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保险公司提出为了防范飓风风险而将保险费率加倍,该请求被监管机关驳回。
同时,对于公司个体和国家经济来说,越早行动就越有机会。(3)保险索赔形式的意外变化,伴随着为保持盈利而进行的定价调整和提取准备金所遇到的困难。在某些监管体系中,监管机关禁止保险公司在自然灾害损失后(如安德鲁飓风)解除保险合同,或者拒绝续保。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项目的直接投资也由1999年不足10亿美元到2008年的110亿美元。
未来全行业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突出行业在损失数据、灾害模型、防灾防损等方面的优势,使保险业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2)改变了损失的绝对和相对变率(absolute and relative variability)。
(5)破坏了随天气强度(weather intensity)以指数方式增加的函数,例如,飓风灾害的损失随风速立方值增加,但是气候变化会破坏这种函数关系。中国百年一遇台风灾害的保险损失将增加9%升至8.38亿英镑,200年一遇的保险损失将增加17%升至11亿英镑。
例如,旅行者集团(Travelers)目前为混合动力轮船和游艇的海上保险提供10%的保费折扣,提供碳风险管理和碳减排(Carbon Risk Management and Carbon offset)服务(5%),投资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5%),为客户提供改进资金(2%)等中国每年平均受到台风影响的保险损失将增加32%升至3.45亿英镑。